遵守业务所在国家或地区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要求,是现代企业合规经营,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有助公司免遭不必要的风险。无论是并购交易前还是首次公开募股(IPO)前,尽职调查程序均应以反贿赂反腐败为核心。本文简单介绍阿根廷反贿赂法律,供出海阿根廷企业参考。
根据OECD的建议,2017年12月1日,阿根廷颁布新的《企业刑事责任法》,建立了企业因国内或跨国贿赂、以权谋私等以及伪造账簿和记录以掩盖这些罪行的刑事和行政责任法律框架。该法于2018年4月生效,它将反贿赂刑事制裁范围从个人扩大到企业层面,允许阿根廷对外国贿赂案件进行追究。制裁包括罚款和公共合同的禁入等。根据该法,无论是否正式授权,企业通过明示或默示的形式批准了其员工直接或通过第三方间接干预或以其名义、利益实施贿赂行为的,企业都要承担责任。
此外,《阿根廷公共道德法》规定了禁止阿根廷公职人员“因履行公职工作”而接受礼物、捐赠、利益或酬金、服务或商品。该禁令不适用于“礼节性礼物”和“作为外交惯例提供的礼物”。《公职人员道德守则》(Code of Ethics for Public Officials)规定了国家行政部门公职人员的道德守则。《向公职人员提供礼物》(Gifts to Public Officials)规定了公职人员接受礼物等的登记机制及适用程序。根据该法,所有被允许接受的礼品和差旅都必须进行登记。该法规定,公职人员收到超过一定价值的礼品必须登记上缴国家,除非可食用。针对差旅,公职人员只能在参加会议、课程或学术活动活动中且与他们的公共职能不冲突的前提下,接受第三方支付的差旅,且这些差旅费的资金须来自政府、实体及非受禁来源的自然人或法人。此外,阿根廷还有关于礼品以及与省和地方公职人员开展业务往来的其它省级规定。除上述法律规定外,阿根廷还制定了《全国政府采购制度法》《公共工程法》和《财政管理和联邦公共监督体系法》等,以建立政府采购制度,预防政府采购中的腐败行为。通过《政党筹资法》,对捐赠者、捐赠数额和竞选开支进行规范,预防竞选中的腐败行为。
尽管阿根廷法律体系较为完善,但依然存在政策可预见性较低、阿根廷比索贬值风险高、工会势力强大、关税及清关费用高、办事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比如,2013年4月,阿根廷就爆发了一场较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约300万名抗议者走上首都及其他一些城市街头,要求打击高层官员腐败行为。同年,美洲国家组织也发布了一份报告,批评阿根廷政府反腐败不力。该报告显示,2010年以来,阿根廷立案的63项腐败案中,只有1件有了最终判决,其余绝大多数都是长期悬而不决,或者不了了之。
《阿根廷刑法》第258条规定,为使公职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作为或不作为而直接或通过第三方间接向其提供或支付礼品的视为贿赂。疏通费也构成贿赂。根据《阿根廷刑法》第312条,阿根廷并不禁止私人贿赂,尽管它禁止金融机构或在股票市场运作的机构的员工或工作人员收受金钱或任何其他经济利益,以作为贷款、金融或股票资本化交易的条件。此种情形下,对个人将处以1至6年监禁,并可在6年不等的时间内取消从业资格。
无论是否正式授权,企业通过明示或默示的形式批准了员工直接或通过第三方间接干预或以其名义、利益实施贿赂行为的,都要承担责任。根据第27401号法第7条,对法人实体的处罚包括不当利益总额的2至5倍罚金,或暂停部分或全部经营活动。
世识律师(www.lawshi.com)立足拉美,凭借卓越的专业知识和在区域核心市场的广泛网络,助力海内外企业应对拉美区域法律和商业的挑战。联系我们: service@law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