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拉丁美洲金融科技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该区域现有约2300家金融科技企业,其中80%集中在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和智利五国。贷款与支付业务作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领域,其合规要求尤为复杂。本文将聚焦墨西哥与哥伦比亚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为出海企业提供法律合规指引。
墨西哥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墨西哥2018年颁布的《金融科技法》建立了全球领先的监管框架,涵盖电子支付、众筹和P2P借贷等业务,并创新性地引入监管沙盒机制。截至2021年,墨西哥已有500余家新增金融科技企业,其中50余家获得金融技术机构(FTI)支付牌照。
【Lawshi专业解读】
墨西哥对在线贷款业务实行分类监管:SOFOM牌照适用于一般在线贷款机构,而P2P借贷平台(IFC)需向国家银行和证券委员会(CNBV)申请授权。目前百余家中资企业大多通过股份有限公司(SA)开展业务,但随着监管趋严,持牌经营将成为必然要求。
支付业务牌照申请需满足28万美元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股东需提供经审计的征信报告和行业经验证明。值得注意的是,墨西哥金融科技牌照审批因申请量激增而出现延迟,企业应提前规划申请时间。
【Lawshi实务提示】
企业需严格在授权范围内开展业务。2021年INTELIGENCIA EN FINANZAS公司因虚假宣传被处以900万比索罚款,警示企业必须确保所有资金流动在CNBV的SITI系统登记备案。
哥伦比亚监管特色与合规路径
作为拉美第三大金融科技市场,哥伦比亚拥有超过400家金融科技企业。该国尚未制定统一的金融科技法,而是通过分散法规进行规范。不吸收公众存款的贷款企业仅需完成经营范围登记即可运营,但利率需遵循金融监管局(SFC)设定的上限标准。
【Lawshi专属服务】
Lawshi可为客户提供金融科技牌照申请全流程服务,包括商业模式合规评估、申请材料准备、与监管机构沟通以及后续合规维护,帮助企业高效应对区域监管差异。
支付业务牌照申请需根据商业模式选择SEDPE或监管沙箱许可,审批周期通常为1-2年。与墨西哥不同,哥伦比亚要求申请企业在提交申请时即具备可测试的技术方案,且需证明其对金融生态的积极影响。204万美元的起始资本要求及资金来源证明也是审批关键。
区域合规共同挑战
拉美各国均建立了严格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机制。金融科技企业需特别注意跨境资金流动的合规性,通过香港或新加坡账户向拉美注资时,应备妥资金来源证明和交易合同,并按要求缴纳10%-20%的预提所得税。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出海拉美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适应各国监管差异、实现技术本地化以及构建合规风控体系。成功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当地法规,建立灵活的合规策略。
2025年最新更新
最后更新时间:2025年4月14日 | 审核:Lawshi法律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金融科技监管在2025年呈现显著收紧趋势。根据巴西央行2025年9月发布的新规,未获授权的支付机构及通过第三方技术服务提供商(PSTI)接入金融系统的机构,其Pix和TED单笔交易金额被限制在1.5万雷亚尔以内。同时,央行将第三方技术服务提供商的注册资本要求提高至1500万雷亚尔,并要求所有支付机构必须在2026年5月前获得经营许可,较原定的2029年大幅提前。这一调整旨在应对有组织犯罪通过数字支付系统洗钱的风险,涉案金额高达460亿雷亚尔的"隐形碳行动"调查直接推动了此次监管升级。
同时,阿根廷在加密货币监管和数字支付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2024年初,阿根廷通过第27.739号法律,首次在国家立法中界定了"虚拟资产交易所服务提供商"的地位和活动范围。根据新规,所有提供加密货币兑换、转移和托管服务的实体都必须获得VASP牌照,并在国家加密服务提供商登记册中注册。阿根廷金融信息管理局(UIF)第49/2024号决议进一步明确了金融市场实体在打击金融欺诈方面的责任,要求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并实施有效的交易监控系统。这些举措标志着阿根廷加密货币监管已接近发达司法管辖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