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建立了以《仲裁法》为基础的现代商事争议解决体系,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高效灵活的纠纷处理机制。随着巴西日益融入全球经济,其仲裁制度已成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重要选择。

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与实质有效性
巴西法律要求仲裁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由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当事人签署。有效的仲裁协议应明确约定当事人信息、仲裁员资格、争议标的和仲裁地点等核心要素。若协议缺乏可执行性,当事人需诉诸司法程序补正。
【Lawshi专业解读】
巴西最高法院确认仲裁条款独立性原则,主合同效力瑕疵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建议在起草合同时明确约定仲裁机构、适用规则和语言,避免因约定不明导致程序延迟。
仲裁程序的启动与推进机制
当事人可自由选择适用的仲裁规则和法律依据,只要不违反巴西公序良俗。仲裁程序自仲裁员接受任命时正式启动。仲裁庭需制定程序规则附录并经当事人确认,确保程序透明度与可预期性。
仲裁裁决的作出与救济途径
仲裁庭应在约定期限内作出裁决(无约定时默认为6个月)。裁决书需载明事实认定、法律依据及仲裁员签名。当事人可在收到裁决后5日内请求澄清或更正错误,对实体裁决不服则可向法院申请撤销。
【Lawshi实务提示】
建议在仲裁条款中明确约定裁决期限延长机制,并为可能出现的裁决瑕疵预留补救空间。仲裁员选择应注重其专业背景与独立性,奇数人数要求下可约定第三方指定机制。
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巴西采用地域标准区分国内与国际仲裁,外国裁决需经联邦高等法院(STJ)核准后方可执行。STJ的审查限于程序性事项,与《纽约公约》标准高度一致。拒绝承认的理由包括仲裁协议无效、程序违反正当程序及违反公共政策等。
【Lawshi专属服务】
Lawshi可为客户提供仲裁条款设计、仲裁程序代理以及外国裁决承认与执行等全流程服务。我们与巴西主要仲裁机构保持密切合作,能够为客户制定最优争议解决方案。
仲裁机构的多元化选择
巴西拥有多个知名仲裁机构,包括巴西仲裁调解中心(CBMA)、巴西-加拿大商会仲裁中心(CCBC)等。各机构规则在程序效率、费用结构和专业领域方面各有特色,需根据案件特点审慎选择。
巴西仲裁制度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其对外国裁决的开放态度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有力保障。企业在选择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方式时,应注重前期条款设计和过程管理,确保争议解决效率与效果。
2025年最新更新
最后更新时间:2025年5月16日 | 审核:Lawshi法律团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巴西公共行政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自2015年《仲裁法》修正案(第13.129/2015号法律)明确授权后,已可就将处分性财产权利(direitos patrimoniais disponíveis)相关的争议提交仲裁。这一重要修订为外国投资者与巴西政府或国有实体之间的合同(如基础设施、能源PPP项目)提供了除司法诉讼外的有效争议解决途径。2025年,此规则在实践中已更为成熟,多个知名仲裁机构(如CAMARB)均管理了大量涉及公共行政部门的仲裁案件。
展望未来,巴西的仲裁法律环境持续演进,其仲裁体系因其灵活性及2015年修法后的先进性而被广泛认为是对仲裁友好的制度。尽管巴西尚未批准《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ICSID公约),且其签署的新型合作与便利化投资协议(CFIAs)未规定投资者-东道国仲裁机制,但其国内仲裁法为商业仲裁,包括涉及公共实体的争议,提供了坚实框架。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则主要遵循《纽约公约》,由巴西联邦高等法院(Superior Tribunal de Justiça - STJ)负责审查。